
7月3日,由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西安市音乐家协会、莲湖区报恩寺街小学、陕西怡东文化、西安曲江美利通儿童戏剧、河岛(西安)文化联合发起的“守护城墙文化传统,觉知城市文脉精神 ” 博物馆暑期音乐戏剧营地公益活动在含光门博物馆圆满举办。

西安城墙管委会吴春副主任、自然音乐家陈志鹏先生、来自洛可可的在地大提琴艺术家马吴嘉女士、美利通戏剧团队与来自报恩寺街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有趣的“博物馆妙音戏剧之旅”。此次活动是为国际古城墙城(堡)联盟的国际文化交流搭建的儿童型艺术对话平台,让非遗守护人扩大到西安城墙内外的原住民和孩子们,用声音建立故事情境,用音乐酝酿多样情绪,用乐器丰富空间想象。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规则形成、自我认知、团队融入、情绪表达、仪式感以及对未知的探索的能力,一场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美利通戏剧团队将被誉为“中国戏剧文化活化石”的傩戏和DIE(Drama in Education)教育戏剧、TIE(Theatre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融合的方式做出的创新。戏剧教师采用戏剧方法和戏剧元素引领参与者进入沉浸式表演体验。


活动通过教育剧场(TIE)构建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如何借助自然的力量抗击瘟疫,从而将孩子们对疫情的认知代入到现实生活。从绘制傩面具到角色扮演、从“瘟疫战场”到“狂欢的生活场域”的转换,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现场感受剧场教育的独特魅力,打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探索意识。


“傩”源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祭祀仪式。
傩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从中国古代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是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表达。,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傩戏被称为 “中国戏剧活化石”傩面舞蹈在仪式中作为驱逐瘟疫的表达,傩戏则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戏剧形式。
在全篇故事剧场中,音乐作为主线贯穿了“自然源起”、“冲突挑战”、“驱瘟战役”、“歌舞狂欢”四个故事单元。艺术家们通过手鼓、陶埙和弦乐的融合,将孩子们带入到冲突和挑战的戏剧之中,带动了整场的情绪和故事推演。这样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次活动向在场的孩子们、嘉宾、游客,传递了文化的溯源和固本的重要性,并向少年儿童传递了文化本源的魅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非遗守护与活化利用的作用、创新与文化自信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