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城河畔散步赏景、休闲锻炼的人

现如今,护城河和环城公园
已经成为西安人出门
就能微旅游的“胜地”
而这一切的背后
多亏了几代城墙守护人的努力
也离不开如今护城河标准化管理工作
↓↓↓



近年来,西安城墙管委会
围绕“堤固、岸绿、水清、洪畅
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格局
系统开展护城河水系提升工作
加强护城河精细化管理
实现“城净水清”的目标
让市民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接近护城河
近水、亲水、乐水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西安城墙护城河
默默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今天,和城墙君一起
沿着潺潺绿水解开
让护城河水干净透彻的“密码”吧!

说起西安城墙是怎么管理提升护城河环境保持“美洁净”呢 ?????在护城河的水域环境洁净方面,西安城墙从不马虎。
护城河的清洁作业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很大,西安城墙会根据护城河实际情况,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护城河清洁作业管理方式进行水域清洁,主要有:护城河杂物和水面漂浮物、水草的打捞清理。
这些水面清洁方式按标准化分为:水面打捞作业、打捞网作业、设置漂浮物拦截装置。

常来护城河的朋友一定对工作人员的巡逻船很眼熟。他们驾驶巡逻船在护城河面上全方位巡查,也会在护城河岸上开启“鹰眼”巡查水面……这就是标准化体系下的“水面巡逻”。
除了日常水面巡逻,为了确保巡检工作的准确性、客观性,还会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

按“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的原则,西安城墙委托专业服务公司、护城河管理责任单位及社会事业统筹管理单位,从三个不同层面开展三级巡检,各有侧重,闭环管理。

护城河作为主城区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主城区约34.27km²的雨水调蓄功能。
为了筑牢防汛安全阀,西安城墙严格水环境风险控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隐患排查,健全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水环境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西安城墙将河道排洪结构设为箱涵排洪和河道排洪结合的形式。河道排洪上部河道蓄水,下部河道预留滞洪库容;箱涵排洪段通过改建箱涵及增设泄流口,满足防汛要求。
汛期,护城河采用降低水位、预留库容、腾空库容等综合方式对雨水进行拦蓄。同时,根据汛情变化,分别向东、向北逐级腾空库容,提升滞洪蓄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自2017年2月全面启动护城河河长制工作,建立健全三级河长配置,明确区级河长、景区级河长、管理办级河长及各级河长职责分工。

各级河长严格按照巡查要求及频次进行巡查,利用西安河长制APP全年进行巡河工作。区级河长每月巡查1次,景区级每周巡查1次,管理办级河长每周巡查2—3次。
各级河长在西安河长制APP 内填写好巡河日志,认真履行巡河职责。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整改后及时处理,落实解决问题。

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于2018年成功入选第十八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004年以来,西安城墙按照高标定位、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的思路,用微生物技术、增强水流态以及水体景观修复等多种措施对护城河进行系统性水生态治理,水质保持在准三类标准,实现了“一池碧水绕古城”。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护城河的水到底是从哪来的?
其实护城河作为生态工程,在加强水源保障方面,会优先采用再生水水源,再生水进水口3处,分别位于护城河西南角、玉祥门南、南门东,不仅确保护城河供水常态化,还解决了护城河景观水源及水质。
再生水:收集工业废水、雨水、生活污水,经过再省水厂处理,并达到政府要求的水质标准。


西安城墙坚持与专业机构合作每月开展水质监测,科学分析水质变化,清晰掌握护城河各区段水质情况,为护城河水体治理提供科学化、精细化数据资料。
同时积极开展护城河水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安装涌浪式、沉水式曝气机及河面曝气扰动一体船,通过生物菌种扩培、驯养、投放及深层扰动的治理方式,加速水体流动,抑制水体藻类生物爆发,缓解水质不佳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碧水绕城墙
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
西安城墙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
注重生态保护,走标准化、体系化
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让护城河及环城公园
成为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娱乐
赏景锻炼的首选
接下来,西安城墙还将继续
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宜居
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让市民游客乐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