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修缮信息

信息来源:保护管理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7-01-18 10:12:00


  清代西安城墙的修葺
  清朝前期陕西历任督抚,为巩固城防武备,对西安城垣进行过多次修葺,并对护城壕进行多次疏浚,主要有:
  顺治十三年(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重修西安城垣,重建明末被毁的东门正楼与南门月城楼,并疏浚护城壕,长四千五百丈,深二丈宽八尺。
  康熙元年(1662年),总督白茹梅、巡抚贾汉复修葺西安城垣,周四千三百二丈,高三丈四尺,上厚六尺,下厚三丈八尺,并浚深城壕至三丈。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陕西巡抚崔纪行因西安城有壕无水,并疏浚龙首渠与通济渠,导入水壕。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陕西巡抚鄂弼继修葺西安城垣,并疏浚城壕。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全面整修西安城垣。主要工程有修补城墙、为石砌砖加固墙体,改筑敌楼,修筑流水槽、修葺城楼,并疏浚城壕等。此次维修为西安城墙自明代扩建以来的第二次全面维修。
  清代后期,西安城垣与城壕仍有多次的修葺和疏浚。
  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拓筑西安西关与北关,加修东路墩台。
  同治二年(1863年),将军穆腾阿奏挖浚西安城壕。
  同治四年(1865年),督办西征粮台袁保恒修葺西安城垣。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龙首渠湮塞,西安护城壕池涸,清军同知王诹疏浚龙首渠,引水入壕,遂使“池水畅通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又多次疏浚通济渠,引水入壕等。
  清代多次的增修加固和修葺,使西安城在明代的基础上,更加构筑坚固,外观整齐,壕宽水深,防御严密,气势雄伟。

  1781—1786年的大规模修葺
  (一)陕西巡抚毕沅提出城墙维修动议
  西安作为西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绾系西北安危的军政重镇,陕西官府在清前期对其城墙进行过数次小规模的维修。由于清前期的维修工程规模较小,西安城墙因风吹雨淋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毁损状况逐渐加剧。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一月,陕西巡抚毕沅奏报西安城墙状况,这一奏议可视为该次西安城墙大修工程的最早动议。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毕沅会同陕甘总督勒尔谨对西安城墙状况进行了“细勘”。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毕沅前往苏州觐见乾隆皇帝,进一步陈奏了西安城墙亟待维修的情况,并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允准。四十六年(1781年)十一月,毕沅首次明确以《奏修西安城墙事》为题具奏乾隆皇帝,详细禀明了西安城墙亟待维修的状况,正式请求修葺西安城墙,由此开启了大修工程的序幕。

  (二)勘察城墙倾圮状况,估算工程造价
  乾隆四十六(1781年),毕沅奏请朝廷派遣工部官员从专业角度勘估西安城工。德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会同巡抚毕沅等逐段查勘城墙。发现五大类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德成建议西安城墙维修必须“全行拆卸,大加修理”。乾隆皇帝在批复中强调资金“不惜费”,规模“从其旧”便成为城墙维修的两大基本原则。确保了西安大城城墙能够延续明初扩建以来城周近14公里,占地约11.6平方公里的庞大规模。

  (三)勘拣选督工官员  成立城工总局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陕西巡抚永保对参与城工的机构和官员进行了初步分工,促使西安城墙维修成为当时现府和陕西省的头号工程。

  (四)全面施工与竣工验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历时5年的西安城墙大修工程至此落下帷幕。

  (五)城墙面貌焕然一新
  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一年的西安城工,以其工期之长、工匠之众、经费之巨、工料之多堪称明清西安城墙建修史上最大的维修工程,不仅与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墙防御能力等直接相关,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迁等也有着较大影响。

  民国时期的修复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经济衰败,当时的西安城也是破旧不堪。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民国时期的地方当局为保护城墙,也做过一些必要的修护工作,如发布保护城墙的措施,实施小规模修缮等,这些修护工作虽未能改变古城墙衰败面貌,但对保护其完整性及为日后大规模修缮起到了一定得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城墙修复
  这一时期,西安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西安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在部分部分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国家领导和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坚持下,西安城墙才免除了被拆除的命运,迎来了改革开放后命运的转折。

  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
  【墙体修复】
  墙体维修加固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清乾隆年间的墙体结构规格修复。到1990年底,完成以下工程项目:
  ①墙体内测夯土包砖;
  ②封堵洞穴;
  ③墙体外侧帮补;
  ④城墙顶面海墁补砌;
  ⑤修复垛墙和女儿墙;
  ⑥补砌城墙内侧流水槽144个;
  ⑦新建、拓修马道(或踏步)13处;
  ⑧重建永宁门(大南门)月城;
  ⑨券修豁口门洞。
  至1990年末,尚待修复的墙体共4处:火车站豁口,由解放路广场向东经尚俭路豁口至尚勤路豁口东侧;东五路豁口;玉祥门豁口;小北门豁口。总长约1100米。 

  【古建筑修复】
  1.环城建设工程开始后,首先着手维修、加固北门、东门的城楼、箭楼。1983年9月对北门箭楼南边地下的防空洞进行加固处理,使楼体从原来每天下沉8~9毫米控制到每天下沉1毫米。之后,有对东门城楼和箭楼进行全面修葺。
  2.1983年4月至1987年底,城墙上重建敌楼12座,敌楼参考清末示意图和有关资料设计,重檐歇山面阔3间2层,下层置廊柱。楼基长14.3米,宽9.1米,通高8.8米。
  3.在南城墙距南门城楼607米处原址修建魁星楼1座,根据现存框础设计,4坡攒尖,2层重檐,正方形,边长9.4米。
  4.马道门楼,为城墙内侧登城马道入口,门楼多为仿古牌坊式,新建马道门楼14座。
  5.仿古管理房,为城墙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与城墙内侧的马道入口邻近,房形古朴美观,成为内环路沿途景点。
  6.闸楼,1989年5月与南门月城同时重建。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张俊清编纂出版的《西安胜迹》封面照片为依据仿制。楼内设吊桥的起吊设施,按《武备志》所述建成仿古绞盘式。1989年底完成主体工程,1990年9月竣工。


(责任编辑:孙智芳)